跨國企業的運作與大中華區的保險規畫

 

自從馬英九的時代來臨之後,最熱門的話題應當是兩岸貿易與金融的解禁與往來,保險公司到對岸或者對岸的保險公司到台灣,或者炒十多年前的冷飯成立亞太金融中心,都成為新政府的課題。

對台商而言,如果要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且整合自身的保險計畫,恐怕不是計畫中的亞太金融中心可以立即予以援助,台商在大陸若要自求多福,購買保險是必要措施。過去台商多以為大陸不若台灣天然災害多,但是看過四川大地震之後,會覺悟中國大陸的天然災害不多,但是發生一次,就會讓公司斷了小命。

公司的保險跨界計畫仍然跳脫不了下列的思考模式,在台灣、中國大陸的來往日益頻繁和三通之日不遠的情況下,我們建議一些通則給大家參考。

總公司應當先確認自身的資源、跨海峽的公司價值觀,同時要掌握和針對可能造成整合時的障礙。舉例而言,公司本身在台灣已有完整的保險計畫和風險管理機制,是否要全盤移植到大陸?自身已訓練出一批幹練的保險人員可以整合跨海峽的保險,如果三通之後,保險人員可用短期出差的方式掌控一年最多三、四次的實地拜訪即可完成大多數的保險任務,成本較諸在當地另聘專家操作保險計畫為低且較易融合總公司整體規畫。續保或擴展併購時的保險工作需要富實務經驗者,所以用總公司人員較妥。

公司的價值觀是跨海峽、跨國界的重要事項,例如公司視消費者的權益為優先,當然在安排保險與風險管理方面,必須採取相同的態度,而非跨越海峽即改變心態。公司的價值觀左右保險的安排。

跨海峽做整合必然遭遇某些困難,例如當地保險公司的核保、承保心態,發生事故時理賠的處理態度和速度均大不相同,用台灣的估算方式,很可能造成現金流量不足或者高估保險的效益。台灣保險公司有一天會到大陸做生意,或者開一家有投資、結盟關係的分支機構,但是橘過了淮就成了枳,不可指望台商在大陸自家的機構必然能提供台灣一般的水準服務。

我們常從台北思考事情,在台灣這種思考模式也會被我們在高雄、台南的同胞批評得體無完膚,更何況是跨過海峽的大陸。談到價值觀,我們也要思考海峽那一邊的價值觀,如果共產社會中,工人的地位需要重視,那麼保險機制上應當配合,而非忽略,以免日後發生廠區內集體行動癱瘓整廠作業。與當地的價值觀結合是一項很重要的考量。

保險與風險管理是防阻或減少損失的方法,不要誤觸當地的禁忌也是風險管理必須重視的課題之一。

 

2008年06月


www.cubicrisk.com